中医体质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研究

发布者: 浏览: 发布时间:2018-06-21 文章来源:东华原
摘要
目的:观察中医体质类型与人体基本成分的相关性,从人体构成方面认识中医体质。
方法:选取161例18-65周岁健康人群为志愿者,依据其中114例女性志愿者的9种人体成分的指标,探讨体质类型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。
结果:115例女性受试者中阳虚质分布最多(29.6%),其次是血瘀质(19.1%)和痰湿质(16.5%),特禀质较少(0.9%);痰湿质的BMI、体脂肪、肥胖程度、腹部肥胖率均要高于非痰湿质(P<0.05);平和质、血瘀质、阳虚质、气虚质、阴虚质、湿热质、气郁质在BMI、体脂肪、肥胖程度等人体成分指标上没有差异;在身体水分方面,痰湿质与非痰湿质、湿热质与非湿热质、阳虚质与阴虚质的身体水分无差别。结论:BMI、体脂肪、肥胖程度、腹部肥胖率越高的人,痰湿体质的可能性越大;平和质、血瘀质、阳虚质、气虚质、阴虚质、湿热质、气郁质形体胖瘦无明显区别;中医的“湿”与人体成分中的身体水分不能混为一谈。
关键词:中医体质;人体成分分析仪;痰湿质;湿;身体水分;肥胖

 Abstract:  Objective: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of constitutional type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body composition to understand constitution from body composition perspective. Methods: A total of 161 healthyvolunteers who were aged from 18-65 years old were selected, and 114 women volunteers as research objects, 9 kinds of body composition of them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of constitutional types ofChinese medicine and body composition. Results: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 distribution of constitutional type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115 women volunteers was yang-deficiency type(29.6%), the following wereblood stasis type (19.1%) and phlegm-wetness type(16.5%), the least proportion was special diathesis type (0.9%). The BMI,body fat,degree of fatness and and abdominal obesityof phlegm-wetness type were large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ypes (P<0.05).The body composition in the other types had nosignificant difference. Conclusion: The lager BMI, body fat,degree of fatness and abdominal obesity had, the more tend to be phlegm-wetness type;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size of gentleness type,blood-stasis type, yang-deficiency type, qi-deficiency type, yin-deficiency type, dampness-heat type and qi-depression type.The‘wetness’ in Chinese medicine is different from body water.
Key words:  Constitutional types of Chinese medicine; Body composition; Phlegm-wetness type; Wetness; Body water;Obesity

体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、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相对稳定的、固有的特质, 反映在生命过程中的某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方面 [1] 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根据王琦9种体质分类发布了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》标准,使体质分类规范化、科学化。目前,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已深入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学层面,但大多是在研究体质与某疾病的相关性上,对体质的本质研究较少。身体水分、体脂肪、蛋白质、无机盐等人体成分是维持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基础,其均衡状态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,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[2] 。目前人体成分分析仪的方法很多,其中生物电阻抗分析法(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,BIA)是利用人体内体内水分、脂肪组织、去脂组织等不同成分的导电性不同,测定体成分的含量 [3] ,以其快速安全、操作简便、无痛经济的特点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,为临床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。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和人体成分分析仪,研究中医9种体质类型与身体水分、体脂肪、蛋白质等人体成分的相关性,从人体组织构成方面,为理解中医体质提供新思路。

资料与方法

1. 受试者 于2015年5月-2016年5月选取北京地区高校、企事业单位、社区等18-65周岁健康人群为志愿者,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进行人体成分测试和体质类型判定。要求志愿者神智正常,言语清晰,行为配合;自愿受试,签署知情同意书。排除无法理解问卷(如文化程度低),填写调查问卷项目不完整者;贫血、肝肾功能异常,血压、血糖、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在正常范围者;试验期间处于月经期及失眠、容易紧张者;伴发有精神类疾病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者;处于减肥节食的受试者;妊娠、哺乳期妇女;伴有水肿的患者。

2. 体质判定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》中所属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志愿者进行体质判定, 分为平和质、阳虚质、阴虚质、气虚质、痰湿质、湿热质、气郁质、血瘀质、特禀质9种类型。

3. 人体成分测试

3.1 人体成分分析仪  生产商: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,产品型号:DBA-450型,频率:50,250kHz(dual frequency),测量方法:8点接触式电极,生物电阻抗测量方法(BIA)。

3.2 测试方法及指标 DBA-450人体成分分析仪于测前校次水平位,受试者赤脚站立在仪器上,主要记录体质量指数(body mass index,BMI)、体脂肪量、身体水分、蛋白质、无机盐、肥胖度、腹部肥胖率、内脏脂肪面积、基础代谢率9项指标。

4. 质量控制 受试者一律现场填写,对体质调查问卷条目不清楚的地方,研究者予以详细解释;填写调查问卷时尽量避免漏填项目;调查问卷字迹要求工整、清晰,调查者应签名并写上日期以备查询;研究者接受人体成分分析仪专业使用培训,指导每位受试者完成人体成分测试;人体成分测试前半小时禁止饮水及剧烈运动。

5.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整理并录入EpiData 3.1数据库,导出至SPSS。应用SPSS 20.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(IBM,Chicago, IL, USA)。统计学分析采取双侧检验, 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,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采用非参数检验;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。P<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去脂组织等不同成分的导电性不同,测定体成分的含量 [3] ,以其快速安全、操作简便、无痛经济的特点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,为临床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。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和人体成分分析,研究中医9种体质类型与身体水分、体脂肪、蛋白质等人体成分的相关性,从人体组织构成方面,为理解中医体质提供新思路。


结果

本试验共有165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进入试验,有3例因人体成分测试操作不当,数据有误被剔除;1例因体质调查问卷条目有遗漏,无法判定体质类型,故予以剔除。最终纳入试验的有效样本量为161例,其中男性46例,女性115例。由于本研究旨在研究体质类型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,而所收集志愿者的男女比例相差较大,且人体成分男女差异显著,为避免误差,使基线可比,本研究只以女性志愿者为例,分析体质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。

1. 体质分布基本特征 见图1。115例女性志愿者,其中平和质7例(6.1%),阳虚质34例(29.6%),阴虚质6例(5.2%),气虚质6例(5.2%),痰湿质19例(16.5%),湿热质12例(10.4%),气郁质8例(7.0%),血瘀质22例(19.1%),特禀质1例(0.9%)。其体质类型分布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阳虚质、血瘀质和痰湿质。


由于本试验特禀质例数过少(1例,女性),故特禀质不纳入研究范围。故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114例女性志愿者。
2. 人体成分基本特征 见表1。人体成分分析仪共记录了114例女性志愿者的BMI、体脂肪、身体水分、蛋白质,无机盐,肥胖度、腹部肥胖率、内脏脂肪面积、基础代谢率9个指标。


3. 体质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
3.1 不同体质的人体成分对比以某一体质类型的受试者为试验组,剩余其他体质类型的受试者为对照组,分别将两组的人体成分的9项指标分别进行比较,有显著差异项表示该指标与体质类型的判定有关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可作为某种体质区别于其他体质类型的依据。结果发现平和质组与非平和质组、阳虚质组与非阳虚质组、阴虚质组与非阴虚质组、气虚质组与非气虚质组、湿热质组与非湿热质组、气郁质组与非气郁质组、血瘀质组与非血瘀质组、阳虚质组与阴虚质组比较(所有对比组,其年龄经过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均无差异,基线资料可比),两组的人体成分的上述9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,总体分布相同。见表2。痰湿质组与非痰湿质组比较,其中身体水分、蛋白质、无机盐、内脏脂肪面积、基础代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,BMI、体脂肪、肥胖程度、腹部肥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1,P<0.05)。且痰湿质组的BMI、体脂肪、肥胖程度、腹部肥胖率均要高于非痰湿质组。说明BMI、体脂肪、肥胖程度、腹部肥胖率越高的人,即体型肥胖的人,痰湿体质的可能性越大。

3.2 人体成分分析仪的不同体质比较 将受试者按体质分为8组,将人体成分的9种指标逐一进行多组间的比较,有显著差异项表示该指标与体质类型的判定有关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该指标可作为某种体质区别于其他体质类型的依据。其中,身体水分、蛋白质、无机盐、腹部肥胖率、内脏脂肪面积、基础代谢率,通过方差分析或者Kruskal-Wallis H检验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。BMI、体脂肪、肥胖程度,在不同体质的分布中有统计学差异(P<0.05),其中痰湿质与其他体质的BMI、肥胖度、体脂肪差异明显。3.2.1 BMI:见图2。将8种不同体质组的BMI进行比较,由于数据不满足方差分析条件(不服从正态分布),故选用Kruskal-Wallis H检验,χ 2 =14.170,BMI的不同体质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(P<0.05),且痰湿质的BMI明显高于其他体质。
3.2.2 肥胖程度:见图2。将8种不同体质组的肥胖程度进行比较,通过方差分析F=2.482,肥胖度的不同体质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(P<0.05),且痰湿质的肥胖程度与其他体质相比最高。
3.2.3 体脂肪:将8种不同体质组的体脂肪含量进行比较,通过方差分析F=1.631,不同体质体脂肪含量的多少分布大致相同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。但通过LSD进行多重比较,痰湿质与阳虚质、湿热质、气郁质、血瘀质的体脂肪含量有显著差异(P<0.05),痰湿质的体脂肪含量较高。
讨论
1. 体质分布差异 从114例女性受试者的体质分布来看,总体上阳虚质分布较多。女性本多阳气不足,加之现代女性承受着来自工作、同事关系、家庭、生活等方面的诸多压力,易耗伤阳气;且运动量不够,多在室内工作,不见阳光,阳气摄入量不足,所以体质以阳虚质居多。其次以血瘀质多见,这与“女子以血为本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”有关。张景岳说“妇人之病, 本与男子同,而妇人之情,则与男之异”。他认为“妇人幽居多郁,常无所伸,阴性偏拗,每不可解”。且当今女性,工作生活压力大,情绪压抑、性情忧郁,容易导致肝气不舒,气滞血瘀,所以女性气郁质、血瘀质多见。郑良琴 [4] 通过调查也得出相似的结果;对全国9省市21 948例流行病学调查亦显示女性气郁质明显多于男性 。
2. 体质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》中所属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明确说明了9种不同体质的不同形体特征。平和质,体形匀称健壮;阳虚质,肌肉松软不实;阴虚质,体形偏瘦;气虚质,肌肉松软不实;痰湿质,体形肥胖,腹部肥满松软;湿热质,形体中等或偏瘦;气郁质,形体瘦者为多;血瘀质,胖瘦均见;特禀质,一般无特殊。身体水分、体脂肪、蛋白质等人体成分是维持机体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,BMI、肥胖程度、内脏脂肪面积等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健康情况。这些指标可了解一个人的形体特征。本研究发现痰湿质的BMI、体脂肪、肥胖程度、腹部肥胖率均要高于其他非痰湿质。说明BMI、体脂肪、肥胖度、腹部肥胖率越高的人,痰湿体质的可能性越大。这与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》中痰湿质的“体形肥胖,腹部肥满松软”的形体特征是完全相符的。平和质、血瘀质的形体特征无明显胖瘦特点,阳虚质、气虚质只提出“肌肉松软不实”亦未明确说明形体胖瘦,湿热质形体中等。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也相符,平和质、血瘀质、阳虚质、气虚质、湿热质在BMI、体脂肪、肥胖程度等表明人体形体胖瘦等方面的人体成分指标上没有差异,即平和质、血瘀质、阳虚质、气虚质、湿热质形体胖瘦无明显区别。
本试验结果同时指出阴虚质、气郁质也无明显胖瘦特点,这与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》中所判定的阴虚质“体形偏瘦”、气郁质“形体瘦者为多”不相符。痰湿体质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(多因脾胃运化不足),津液运化失司,精微物质运行输布障碍与转化失调,致水湿停聚,聚湿成痰、痰湿凝聚而形成的体质状态。历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,得出“肥胖人多痰湿”的理论。朱丹溪的《格致余论》提出“肥白人多痰湿”。陈修园指出“大抵素禀之盛,从无所苦,惟是湿痰颇多”。叶天士指出痰湿是肥胖人的基本病理特征,“夫肌肤柔白属气虚,外似丰溢,里真大怯,盖阳虚之体,惟多痰多湿”。体质学说从现代医学角度出发,为肥胖与痰湿质的相关性提供了客观依据。李玲孺 [6] 通过HOMA-IR法(稳态型胰岛素抵抗)与运用痰湿体质判定标准进行肥胖代谢正常人群(MHO)识别的比较,发现痰湿体质判定标准可以有效地识别出MHO人群,痰湿体质是肥胖亚型存在的内在因素。
3. 中医“湿”与身体水分 将8种不同体质组的身体水分进行比较,发现不同体质身体水分含量的多少分布大致相同;痰湿质与非痰湿质、湿热质与非湿热质的身体水分无差别;阳虚质与阴虚质的身体水分无差别。身体水分测量的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总和,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比例为2∶1,正常体内水分占体质量50%-60%。
     中医的“湿”是水液运化、输布障碍而引起的状态,关键在水液运输失常。《内经·经脉别论》曰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”,描述了人体正常的津液代谢过程。当肺、脾、肾三脏,一脏或同时出现病变时,则会影响水液代谢,使水液不化,聚而成湿。或由于外感湿邪,如气候潮湿,长期阴雨连绵,或居处潮湿,或淋雨涉水,或水中作业,或汗出后湿衣未能及时更换,导致水湿潴留体内。痰湿、湿热,是由于津液的代谢失常,异化为湿,是异常代谢的津液;而身体水分是人体的正常津液,两者不能混为一谈。同时本研究也证明了两者并无关系,痰湿质与非痰湿质、湿热质与非湿热质的身体水分无差别,同时也证实了阳虚质与阴虚质的身体水分无差别。
分享到: